清朝作为最后一任帝制王朝,在服饰上玩了个巧妙的融合,把汉族的章彩纹样和满族的特色揉在一起,才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清代宫廷衣装模样。后宫妃嫔们的穿着,在色彩上更是登峰造极,既华美抢眼,又透着股沉静优雅的劲儿。特别是青色和蓝色这两种颜色,在妃嫔们的衣橱里分量极重。不光用在正经礼服的底色和图案上,就连日常穿的便服,青蓝二色也随处可见。
宫里头的青蓝情结
青蓝色调对我们来说再平常不过,谁能想到,老祖宗们对它们的喜爱也是源远流长。这偏爱打从夏商时期就有了苗头,到了清朝,更是用得花样百出。那为什么青蓝色能在历朝历代都这么吃香?这“青”和“蓝”到底指啥?
“蓝”字儿,最早跟染靛蓝用的蓝草挂钩。清朝那会儿,靛蓝染技已经炉火纯青,蓝色自然就成了宫里宫外都爱用的颜色。那句老话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大家耳熟能详。“青”呢,古籍里说它像植物刚冒头的颜色,“青,生也,象物生时色也”。有意思的是,古人眼中的“青”,跟我们今天理解的有点不一样,它是个夹在蓝绿之间的“大色盘”,范围挺宽泛。有时候,古书上的“青”甚至当“黑”使唤,比如“青丝”指的就是乌黑的头发。
咱们老祖宗对青色,特别是那种代表东方的青,有种骨子里的崇尚。《礼记》里就写,春天来了,天子要住青阳宫,挂青旗,穿青衣,佩青玉。后来隋唐搞起了“品色服”制度,用官袍颜色分品级,那会儿青、蓝色代表的级别还不算太高。明朝沿用这制度,青蓝官服的级别倒是提了提,但这颜色大体还是留给老百姓和小官穿。到了清代,画风一转,石青色和蓝色成为从一品到九品所有官员衣服的主打色。不但前朝官员穿,后宫妃嫔们的常服里,也常见这两种颜色的身影。
展开剩余73%图源网络
妃嫔便服里的青蓝智慧
后宫调色盘:青与蓝的万花筒
可别小瞧古人,以为他们色彩单调。古人认的是“五正色”——青、黄、红(赤)、白、黑。五种基本色,打从很早就开始用来做衣裳了。
清朝宫廷对衣服颜色的讲究,精细到骨子里。哪怕是看似单一的青和蓝,从用料到染色都极其挑剔。宫里头的“品服制”可不是前朝大臣的专属,后妃们的穿戴也受这规矩管着。
翻看清代的《苏州织造局制》,里面记录专供宫廷女装用的青蓝色,名字就听得人眼花缭乱:月白、皎月、湖色、宝蓝、俏宝蓝、品蓝、砂蓝、翠蓝、石蓝、潮蓝、海蓝、靠蓝、睢蓝、蒲蓝、石青、天青、真青、葡萄青、蛋青、虾青、金青、京青、合青、海青、墨青、蒲青、蟹青、绀青、藏青……这份长长的清单,足见当时染匠的本事有多高超,能把青蓝玩出这么多层次。
这些名字不光是个色号,更像是一幅画:浅的像月光(月白),透得像湖水(湖色),亮的像宝石(宝蓝),深的接近墨色(真青、石青)。中间还夹杂着带点绿意的湖色、虾青,以及饱和度极高的品蓝。给颜色起名也是门学问,“月白”“天蓝”“湖蓝”像把山水穿在了身上,“葡萄青”“虾青”“蟹青”又从自然里寻摸灵感,透着满满的诗意和老祖宗的审美情趣。
日常穿着的色彩讲究
在后妃们日常穿的便服里,氅衣算是最常见的行头了。年轻或新婚的妃嫔,爱穿些颜色鲜亮俏丽的氅衣。慢慢人到中年,湖色、月白这类素雅清淡的颜色就成了心头好。等上了年纪,更为沉暗的虾青色、深蓝色氅衣上身,就显出那份岁月沉淀的稳重端庄。
老佛爷慈禧的穿着就是个活例子。她中年后常爱雪青色、湖色、月白、品月色氅衣。到了晚年,深蓝、虾青这些更稳重的色调就常见于她的衣料。说起马褂,除了尊贵的明黄,天青、元青、石青这三色也地位不凡,穿出来自带一股庄重感。这些颜色选择,除了图个好看,里头也藏着身份的象征和场合的玄机。
后妃们追求美,那可真是极致。青蓝色的便服,底色多选偏暗的色调,这“闷骚”的心思是为啥?一个妙处在于深色底能衬得衣服上的刺绣格外出彩。想想看,宝蓝的底子上,盘踞着大片亮白的仙鹤图案,再用金线绣上云纹穿梭其间——深底让仙鹤的姿态纤毫毕现,金色云纹又调和了蓝与白的强烈对比,整只鹤活灵活现,一点不显突兀。另一个巧思是用石青、深蓝这类冷色调的底子,配上点缀的明黄、正红这些暖艳色彩。冷与暖碰在一起,既碰撞出惊艳的视觉效果,又保持了整体的和谐雅致,更能衬出穿衣人内敛沉稳的气质。
清朝工匠做衣服还有个拿手好戏,叫“色晕”。“三蓝”就是里面的经典款,选藏蓝、品蓝、月白这三种深浅不一的蓝做搭配。用这法子绣出来的“三蓝绣”,还有晚清流行的“三蓝纯丝”面料,效果特别棒。这手法有点像传统水墨画的渲染,让蓝色由深到浅自然过渡,像阶梯一样层层递进,绣出的花样立体饱满,色彩也显得异常丰富。
青蓝交织:满风汉韵的画卷
明朝宫廷服饰偏爱热烈的暖色调,风格浓烈大气。入主中原的满族人,祖先生活在东北的“白山黑水”之间(长白山和黑龙江一带),早先的女真服饰可朴素实用得多。进了关,他们既要了明朝宫廷华服里的热闹,也把自己骨子里钟情的青蓝色调加了进来。就这样,满式的素净青蓝与汉式的华丽红黄交织碰撞,最终融成了独树一帜的清代宫廷服饰风格。特别是从康熙到乾隆这一百多年,丝绸的质感被大量运用,更给这份融合之美平添了一股特有的端庄气韵。
细想想,满族祖先驰骋在广袤的草原上,抬眼是蓝天,低头是碧湖。这头顶脚下的一片片青蓝,怕是从根上就刻在了这个民族的记忆里。后来入了关,那份对故土山水长天的思念,或许就悄然化进了身上的衣装。青蓝色,成了他们连接草原家乡的一抹无声印记。
妃嫔衣裳上,青蓝常与明黄、正红牵手相配,这和谐的配色,藏着清王朝的包容姿态,也映照着这个民族的成长之路。他们入乡随了俗,却也没忘了根本。清宫的服饰,不论样式还是色彩,都透着一股草原的豁达劲儿,把自己带来的气息,稳稳地融进了中原的底色里。
这融合的美感,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。谁脑海里江南女子的倩影,不是一袭素净蓝衫,立在蒙蒙烟雨中?没错,如今南方水乡女子的传统着装,基调仍是深深浅浅的靛蓝、士林蓝,那份温婉恬静扑面而来。再看贵州穿青族的特色服饰,或是某些地区屯堡人的打扮,也都离不开醒目的青蓝二色。
发布于:四川省伍伍策略-炒股入门知识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是怎么回事-专业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