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初校园食品安全工作部署会上,校长讲话:严源头、抓过程、强监管,让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
(全文3133字)
亲爱的老师们、食堂工作人员、各位同仁:
大家好!金秋九月,硕果盈枝,我们带着对新学期的美好期盼,迎来了可爱的孩子们。校园食品安全,关乎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,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宁,更关乎学校的稳定发展。今天,我们召开开学初校园食品安全工作部署会,就是要以“最严谨的标准、最严格的监管、最严厉的处罚、最严肃的问责”,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,让每一份餐食都带着温度与安心,让每一位师生都吃得放心、吃得健康。
一、严源头,筑牢食品安全第一道屏障
食材是食品安全的“第一关口”,源头把控不严,后续管理再精细也难防风险。新学期,我们必须把食材源头管控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,从根本上杜绝隐患。
(一)规范食材采购,守住“入口关”
食材采购是食品安全的起点,必须做到“来源可溯、质量可控”。后勤采购部门要严格执行食材采购管理制度,坚持“三查三比”原则:查供应商资质是否齐全有效,比对营业执照、食品经营许可证、检验检疫证明是否一致;查食材质量是否达标,比对感官性状、保质期、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;查采购渠道是否规范,比对是否从定点供应商、正规商超采购,坚决杜绝“三无产品”“过期食材”进入校园。特别是肉类、禽类、蛋类等生鲜食材,必须索要检疫合格证明;米面油、调味品等大宗食材,必须留存出厂检验报告。建立食材采购台账,详细记录采购日期、数量、供应商信息、检验结果等,确保每一批食材都能“追根溯源”。
(二)严格供应商管理,筑牢“合作关”
供应商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合作伙伴,选择靠谱的供应商就是选择安全的保障。要对现有食材供应商进行全面梳理评估,建立“准入-考核-退出”机制。准入时,严格审核供应商的经营规模、信誉评价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,优先选择有良好口碑、资质完备的大型企业或本地优质农户;考核中,每月对供应商提供的食材进行质量抽检,每季度开展满意度测评,将食材质量、配送及时性、问题响应速度等纳入考核指标;对考核不合格、多次出现质量问题的供应商,坚决终止合作,绝不姑息。同时,建立供应商档案库,动态更新信息,确保合作关系透明可查。
(三)强化食材检验,把好“质量关”
食材进入校园后,检验环节是最后一道“过滤网”。要在食堂设立专门的食材检验区,配备简易检
测设备和专职检验员。每天清晨食材送达时,检验员要逐一开箱检查:查看蔬菜是否新鲜、有无农药残留异味;检查肉类是否有变质迹象、检疫印章是否清晰;核对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、保质期是否在有效期内。对易发生农残超标的蔬菜,如韭菜、生菜等,要现场进行快速检测;对疑似存在质量问题的食材,立即封存并送专业机构检测,检测不合格的坚决退回并追责。检验过程要全程记录,检验结果及时公示,让每一份食材都经得起检验。
二、抓过程,守住食品安全关键环节
食材进入食堂后,加工制作、储存消毒、人员操作等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食品安全。我们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每一个流程,确保“从食材到餐桌”全程可控。
(一)规范加工制作,严控“操作关”
加工制作是食品安全的核心环节,必须严守操作规范。食堂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“生熟分开、烧熟煮透”原则:加工区域划分生食区、熟食区,刀具、砧板、容器分别标注使用用途,避免交叉污染;肉类、禽类、鱼类等食材要烧熟煮透,中心温度不低于70℃,杜绝“夹生饭”“半生肉”;蔬菜要先洗后切,减少营养流失和污染风险;烹饪过程中严格控制油盐糖用量,符合小学生营养健康需求。每天的菜谱要科学搭配,做到荤素均衡、营养全面,每周提前公示菜谱,接受师生监督。同时,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,每样菜品留样不少于125克,冷藏保存48小时以上,留样记录清晰完整。
(二)加强储存消毒,筑牢“卫生关”
储存和消毒是食品安全的“防护网”,必须做到“环境整洁、消毒彻底”。食材储存要分类分区:常温储存的米面油要离地离墙,通风干燥;冷藏冷冻的食材要标注储存日期,遵循“先进先出”原则,避免过期变质;易燃易爆的调味品要单独存放,远离火源。食堂环境卫生要“每日一小扫、每周一大扫”,地面、墙面、灶台、操作台保持清洁,垃圾桶及时清理并消毒。餐具消毒要严格执行“一刮、二洗、三冲、四消毒、五保洁”流程,消毒柜要定期维护校准,确保消毒效果;消毒后的餐具存放在专用保洁柜中,防止二次污染。消毒记录每日核对,发现问题立即整改。
(三)强化人员管理,守好“健康关”
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操作规范直接关系食品安全。要建立“健康上岗、规范操作”制度:所有食堂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,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,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立即调离岗位;每日上岗前进行晨检,测量体温、检查手部有无伤口、有无呼吸道症状,晨检不合格的不得上岗;工作时穿戴整洁的工作服、帽、口罩,不佩戴首饰,不涂指甲油,勤洗手消毒。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培训,内容包括操作规范、应急处置、营养知识等,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。食堂管理人员要每日巡查人员操作情况,对不规范行为及时纠正,确保每一个操作都符合标准。
三、强监管,构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
食品安全不是一时之功,需要常态化监管、制度化保障、全社会参与。我们要建立“全员参与、全程监督、全面覆盖”的监管体系,让食品安全成为一种习惯。
(一)健全制度体系,明确“责任关”
制度是食品安全的保障,必须责任到人、落实到位。要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,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,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,后勤主任直接管理,食堂负责人现场监督,形成“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”的责任体系。制定《校园食品安全应急预案》,明确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报告流程、处置措施、责任分工,定期组织应急演练,确保突发事件能快速响应、妥善处置。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绩效考核,对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,对失职渎职造成安全问题的严肃追责,让责任成为食品安全的“压舱石”。
(二)加强日常巡查,筑牢“监督关”
日常巡查是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关键。要建立“多方参与、全程监督”的巡查机制:学校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全面巡查,重点检查食材质量、操作规范、环境卫生等;后勤部门每日进行日常巡查,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;成立由教师、学生、家长代表组成的监督委员会,每周三邀请家长代表进入食堂后厨检查,每月召开监督反馈会,收集意见建议。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台账,明确整改责任人、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,整改结果及时公示,形成“巡查-整改-复查”闭环管理。同时,在食堂安装监控设备,实现加工制作、储存等区域全覆盖,实时监控操作过程。
(三)深化家校协同,凝聚“共治关”
食品安全需要家校携手,形成共治合力。要搭建“家校沟通、阳光共治”平台: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家长会,通报食品安全工作情况,讲解食材采购、加工流程;开设“食堂开放日”,每学期邀请家长代表、学生代表走进食堂,体验食材检验、加工制作过程;建立食品安全意见箱和举报电话,及时处理师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。通过学校公众号、班级微信群等渠道,每周公示食材来源、检验结果、菜谱等信息,让食品安全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。同时,开展食品安全教育进课堂活动,通过主题班会、手抄报比赛等形式,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让食品安全理念深入人心。
老师们、同志们,校园食品安全没有“休止符”,只有“进行时”。每一份餐食都连着孩子们的笑脸,每一项措施都系着家长们的期盼。让我们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“事事落实到位”的执行力,把好每一道关、守好每一个环节,用责任与担当筑牢食品安全防线。我相信,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,一定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吃得安心、吃得健康,让每一个家庭都放心满意,让校园的“舌尖上的安全”更有保障!
谢谢大家!
伍伍策略-炒股入门知识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是怎么回事-专业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